文:何立安(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三論不訓練風險,新書推薦談《久坐人靈活解方》為什麼是三論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至少在網路上發表過兩次文章了,第一篇探討「不訓練風險」的文章,主要在描述許多人對於肌力訓練的錯誤印象,就是覺得肌力訓練很危險,因此望之卻步。
柯文哲「跨出台北至全國版圖能量,能夠實質到什麼程度」,此次選舉結果,有一定程度「第三方勢力全國性指標」,其內涵也有多處耐人尋味。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柯文哲在2020總統大選前夕,組織「台灣民眾黨」要整合郭台銘,以無黨籍或台灣民眾黨身份角逐總統大位,目標是全國不分區立委席次的「政黨票」,大戰略就是「以郭養黨」、「以郭養票」。
幽默的是,民進黨也沒有學會做一個好的「執政黨」,依然用在野思維的「以攻代守」貫徹全面執政。同時,總統選舉,郭台銘無法吸收民進黨總統選票,卻會切割到國民黨韓國瑜的總統選票,達到部份牽制效果。經典世代對決,一分為二。第四種組合:「韓國瑜、郭台銘、柯文哲、蔡英文」四角督作者製作提供原則性因素:郭台銘正式成為隱形人,民眾焦點在其他三位候選人。筆者透過「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政黨世代光譜圖」、「2020大選四種組合圖」、「108全國現任人口年齡分佈圖」、「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率圖」,做一個簡易式選舉分析,也加入政治判斷與政治觀點,主要還是暢談2020總統大選「多面性」的選情分析。
韓國瑜對於40-45歲以後長輩,有異常高支持度,此時發揮支撐聚焦力量。第三種組合:「韓國瑜、郭台銘、蔡英文」三腳督作者製作提供原則性因素:韓國瑜對於40-45歲以後長輩,有異常高支持度。我們因此也就斷了音訊,再碰面已是十多年過去,彼此都長成了中年大叔。
因為舊識重逢,《五囝仙偷走的祕密》引領我重新回頭認識自己生長的家園,而這其中所暗藏意涵,是否要告訴我什麼道理呢?憂的便是這樣奇異的因緣讓我特別忐忑不安,總覺得這樁事背後藏了天機,於是特別謹慎地閱讀思考,並不特別用力推動改編計畫,以期待因緣俱足的心態,等候水到渠成,契機自然成熟之日。周慧玲老師親自到課堂上帶工作坊。再度結緣竟然是因為一本小說,Ron告訴我不久前他出版了一本叫《五囝仙偷走的祕密》的小說,希望有劇場人可以改編演出。我追問內容,他說明這本書因高雄市文化局的寫作獎助而起,鮮少踏足高雄的他拿到經費以後,一輛機車隻身在這座不熟悉的城市裡晃蕩,突然闖進一處叫「覆鼎金公墓」的地方,那地方藏身車水馬龍高速公路邊,有心人必須從羊腸密道進入才會發現,從明清時期開始一層又一層疊葬的墓至今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的集體公墓群,參天老樹隱蔽著邊緣,這地方彷彿被世界遺忘,當高雄已然發展成一個摩天樓拔地而起的現代都會,它卻依舊處在一個歲月靜好的農耕時代。
而鑫佑所做的卻是以藝術家心靈,度化已然消失的人文地貌。相較於他,當時的我更容易迷失,總是在各路人馬、各色風景裡踟躕不已,面對未來徬徨恐懼,想逃開現狀的欲念強大,最後去了美國求學,中國工作,世界轉了一圈,落地回到出生地高雄開展下半場人生。
鑫佑告訴我,依照他的採訪心得跟評估,這公墓群的拆遷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想到五年之後竟然快速滄海變桑田,現在已經是一片光禿禿的黃土。尤有甚者,緣墓群而起的相關殯葬行業就在周邊發展,一戶又一戶的臨時屋依傍墳墓而起,生人與活人因此比鄰而居,陰陽相連,無縫接軌。鑫佑虛構主角王勝邦,因離婚喪子之痛,自願從台北請調至高雄鄉下任教,自我創傷的療癒放逐,引領著他來到了覆鼎金一帶。從拿到書到改編計畫開展,時間過了三年有餘,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跟劇場前輩編導周慧玲老師提起這本小說,隨口提了改編計畫,沒想到她立刻購書展讀,閱畢後興奮異常,想方設法推動劇場改編計畫,這算是因緣俱足的時刻吧,剛好任教的學系要推動戲劇構作課程,我便借力使力,以課程搭配創作的方式,在一學期的時間內安排系列相關講者,以《五囝仙偷走的祕密》的舞台改編為目標,開出一門戲劇構作的課程,在過程當中我與學生共讀小說,以及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文史資料,並且邀請了鑫佑到課堂現身說法。
自小在距離蓮池潭不遠處的左營新莊仔路出生長大,後來搬遷至文藻大學附近離金獅湖不遠的鼎金地區。文:許仁豪(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神話讓歷史起舞:打開《五囝仙偷走的祕密》的方法祕密的前世跟鑫佑認識已經二十年有餘,在我躁動青春的記憶裡他是Ron,彼時是已逝同志運動紀錄片導演陳俊志的助理。正驚嘆於此處之玄妙,覆鼎金此刻卻面臨了巨大的危機,百年來偏安一隅的地方,因為縣市合併的都市發展計畫,面臨著被迫拆遷的危機。再與Ron碰頭竟然是在故鄉高雄,這麼多年過去他成就了許多身分,媒體人、藝文工作者、運動先鋒還有最令人羨慕的小說家,而我則是開始大學教職員的社會身分。
當時我們都好年輕,他從宜蘭來,我從高雄去,面對世紀末欲望噴井的台北都城,我們都像是進了糖果店的無知孩童,在逐漸勃興的消費物欲、狂躁起來的運動、煙花四散的藝文活動裡流連徘徊。異鄉人王勝邦初來乍到,對此處風土民情不勝讚嘆,活人與死人比鄰而居,宮廟與水文一脈相連,古籍裡記載著此處之玄密,令人孜孜不倦持續探索
中共以兩千年一以貫之的中華帝國的正統繼承者自居,對左宗棠平定農民及回民起義、開拓疆土的「豐功偉績」給以高度讚揚,譽之為「民族英雄」。歷史總是以不同的方式被解讀,對這場戰爭的命名和闡釋就是如此。
或許,左宗棠與左宗棠雞之間唯一的相似性就是:每一個中餐館做出來的左宗棠雞都是不一樣的味道,而每一個人、每一個政權(甚至同一個人、同一個政權在不同時期)對左宗棠的評價都大大不同,甚至可能如同「烙餅翻面」。以心狠手辣、剛愎自用而論,左宗棠更甚李鴻章。凡是中華帝國的擁護者都肯定左宗棠,梁啟超稱讚左宗棠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中共派駐新疆的悍將王震也肯定的說:「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年長李鴻章11歲的左宗棠(1812年生),比李鴻章早死16年(1885年去世),幸運的沒有像李鴻章那樣被推上甲午戰爭必敗的戰場,更沒有看到庚子拳亂中,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慘景。但在美國,卻無人不識左將軍(General Tso)大名(左將軍比到訪過美國、並被美國媒體大肆報導的李鴻章更有名),因為人人都能在中餐館點到香辣有勁、外酥內嫩,又帶著絲絲甜蜜的「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日本最有名的中餐是麻婆豆腐,美國最有名的中餐當之無愧是「左宗棠雞」。多年以後,已大大改良、適應美國人口味的「左宗棠雞」,在美國中餐館大行其道。
中華民國稱之為「同治回亂」。偏偏是「老祖宗」彭長貴赴美國開店卻失敗了——美國人不能接受這道菜「正宗」的味道。
明帝國末年國土面積為350萬平方公里,清帝國擴張到頂點時,國土面積為1,316萬平方公里,清朝結束時為1,135萬平方公里。左宗棠在鎮壓陝甘回亂的最後階段出兵西域,追擊回民領袖白彥虎,並順勢剿滅突厥民族創建的洪福汗國(按:原為哲德沙爾汗國),進而將天山南北、整個西域納為清帝國新的省分「新疆」。
毛澤東時代,中共官方奉行階級論,稱這場回漢兩個民族的雙重悲劇,為農民無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反清大起義」或「回民起義」。美國紀錄片導演伊恩.切尼(Ian Cheney)花了三年時間,拍了一部名為《尋味「左宗棠雞」》(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的紀錄片——不是尋找左宗棠,而是尋找「左宗棠雞」。
1949年,彭氏隨國民政府移居台灣。在「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當中,曾國藩是早一代人、張之洞是晚一代人,作為同代人的左宗棠和李鴻章最有瑜亮情結,兩人一生政見不同、彼此攻擊。實際上,左宗棠跟「左宗棠雞」毫無關係,左宗棠生前並未吃過「左宗棠雞」。受「反攻大陸」口號的啟發,他用湖南老鄉、「常勝將軍」左宗棠的名字為這道菜命名。
——左宗棠 近代以來,在西方最有名的中國人是誰?不是毛澤東、蔣介石、孫文,或者李小龍、姚明、朗朗,而是左宗棠。李鴻章只比左宗棠長壽5歲,偏偏應了「壽多則辱」這句話——《馬關條約》和《庚子條約》都由他顫抖的手來簽字。
縱使不少美國人認為左宗棠是個大鬍子的蒙古元帥,或是毛主席麾下的將軍,而不知道他是鎮壓太平天國、平陝甘回亂、征服新疆的晚清湘軍將領,也無損於他們對「左宗棠雞」的喜愛。在「同治中興」那群名臣中,左宗棠是唯一同時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同治回亂的關鍵人物。
近年來,中共弱化馬列原教旨主義,強化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論述。《尋找左宗棠》:美式中菜背後的一頁滄桑 彭氏13歲離家出走,在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譚延闓家廚的湖南名廚曹藎臣手下當學徒。
文:余杰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還是種族屠殺的侵略者?】 現肅州實無一回(回族)屬親,其甘州、涼州各回(回族)死亡殆盡,亦無遺種。同治回亂為同治年間發生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北地區,一場以回族(按:「回回民族」的簡稱)為主體的反清暴動,持續時間長達11年,死亡人數超過2,500萬人,僅次於太平天國運動。二戰結束後,彭氏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國宴廚師長。《紐約時報》評論,在左宗棠和彭長貴的故鄉湖南找不到的「左宗棠雞」,成為審視華裔美國人如何融入美國、異國烹飪法的有益適應性,以及文化傳承的複雜形成過程其一個典範案例。
作為奉朝廷之命的鎮壓者,左宗棠就被定位為「滿清反動朝廷的爪牙」,中共予以嚴厲批判。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
清末損失人口最多的戰爭和動亂,並非與西方打的五場戰爭(被錯誤的命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清英貿易戰爭或商務戰爭」、被錯誤的命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換約戰爭」、清法戰爭、清日甲午戰爭以及八國聯軍遠征義和團),而是太平天國內亂及同治回亂。導演考證出,「左宗棠雞」的發明者為湖南人彭長貴。
左宗棠征服「新疆」及周邊地區,使清帝國及其繼承者的統治區域擴大了將近五分之一。西方史學家稱之為「東干戰爭」,認為這是伊斯蘭教徒對異教徒的一場「聖戰」